金融财经

建模渲染 部分干部要求化装转移,刘昌毅掀翻桌子:谁要走枪毙谁

发布日期:2024-09-06 06:48    点击次数:157

建模渲染 部分干部要求化装转移,刘昌毅掀翻桌子:谁要走枪毙谁

笔者前几天发表了两篇关于刘昌毅将军的文章。看得出来建模渲染,很多读者对刘昌毅将军的事迹非常感兴趣。今天,笔者再接再厉,着重讲讲刘昌毅军旅生涯中最为得意的手笔——从游击荆山到横扫皖西。

中原突围,王树声率第1纵队(欠皮旅)、第2纵队第15旅共万余人,经光山、广水越过平汉线,西渡襄河,进入武当山区。随即就地建立鄂西北根据地。

然而,武当山一带地瘠民贫、山高林密,我军各部遭遇了很大的困难,奋战到1946年年底,我军被迫撤出武当山。

从武当山撤退后,鄂西北根据地面积大大缩小。加上国军两个整编师步步进逼,形势日益险恶。

1947年1月的一天,鄂西北军区突然传来噩耗:配合四分区反“清剿”的部队在保康乌牛观附近遭敌一八五旅包围合击,损失惨重,七团已经全军覆没。

顿时,所有人都惊呆了。

一纵三旅七团,前身为太行军区十三团,是刘昌毅在抗战中一手带出来的队伍。为了带好这支地方武装升级的部队,刘昌毅付出了极大的心血,甚至连暴脾气都改了很多。

上传产品

因此,刘昌毅根本不相信自己“宝贝儿子”就这么完了:“你从哪里得来的消息?”

“从电台上听到的。”

“胡说!”刘昌毅愤愤然,“敌人经常造谣,照他们电台的说法,我们军区部队早就被消灭过多少回了!”

话虽如此,刘昌毅心里却忐忑不安。

当天夜里,突然有人喊刘昌毅去听广播,说有个被俘后当了叛徒的人正在电台里讲话。

刘昌毅一听,立即分辨出是七团一营的一个家伙。

“唉,完了!”有人哀叹,“七团这回彻底完了。”

“完不了!”刘昌毅硬着脖子和人争,“部分人被俘,个别人叛变,不能说明七团就彻底完了。七团是我一手带出来的,我坚信绝对不会垮!”

有人不服气,“七团已经被打散了,这是事实啊!”

“我去收拢部队!”刘昌毅黑着脸,拳头砸在桌子上,茶缸子乱蹦。

次日拂晓,刘昌毅带着两个警卫连、侦察队及部分机关干部,顶风冒雪,踏上了前往乌牛观的征程。

他的判断是正确的:七团与包围合击之敌激战一天,虽然伤亡惨重,但也有一部分冲出了重围。当接应部队赶到保康乌牛观地区时,很快就与七团政委何德庆率领的三营会合了。

此时,敌人已经发现了刘昌毅收拢部队的行动。在师长宋瑞珂的指挥下,整六十六师一万余人正在形成一个大包围圈,实施合围夹击。

2月16日,部队转移到保康县以南,突然遭到敌人的堵击。刘昌毅立即向东转移,上了康家山。

上山后才发现,康家山周围的山头,均已被敌军占领了。

此地沟深崖陡,山势险峻,我军被困在一条狭窄的山梁内,周围敌人居高临下,用轻重机枪即可直接威胁我军阵地。

宋瑞珂这次下了大本钱,调集重兵将康家山包围了好几层。他料定刘昌毅插翅难逃。

敌众我寡,四面合围,加之地形对我军十分不利,硬往外突,等于往敌人枪口上撞。

生死攸关,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了刘昌毅。

刘昌毅一直在等待一个最佳的时机,一个既能突围,又能保全部队的时机。

第三日清晨,山沟里弥漫着大雾。机会来了!

刘昌毅立即传令:“准备突围!”

“从哪里突?”众人不解。

刘昌毅抬手一指,“先拿下对面制高点江家山!”

对面江家山峭壁耸立,地势极其险要。敌人一个加强连在山顶凭险扼守,4挺重机枪居高临下,火力最为猛烈。

“我们要脱离虎口,必须先敲掉老虎的牙齿!”刘昌毅来到七团三营七连,亲自作了布置,“生死存亡,在此一战!你们要不惜一切代价,坚决打掉江家山这个火力点!”

在刘昌毅的指挥下,部队在正面佯攻,以迷惑敌人。七连则利用晨雾作掩护,悄悄从侧翼迂回过去,奋力攀上峭壁,似天兵天将般突然出现在江家山顶。

他们用仅有的4枚手榴弹,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敌人的4挺重机枪缴获。然后,立即调转枪口猛打,很快便全歼敌加强连,缴获一大批弹药。还从俘虏口中获取了敌人的联络信号。

山沟里浓雾弥漫建模渲染,附近山头上的敌人一时不明情况,并不敢出动,只是纷纷胡乱射击。

刘昌毅果敢坚决,刚拿下江家山顶火力点,不等敌人反应过来,便立即率领部队利用浓雾作掩护,巧用敌人的联络信号,以假乱真,边打边走,一路疾进。

康家山一战,挫败了敌人重兵围歼的阴谋。但让刘昌毅倍感痛心的是,不仅部队伤亡比较大(损失200多人),而且唯一的一部电台也被打坏了。自此开始,刘昌毅与上级及友邻部队失去了联系。

康家山战斗结束后,刘昌毅似乎彻底消失了。宋瑞珂兴冲冲地致电武汉行营及南京,宣称:“康家山一战,刘昌毅所部已被全部消灭。”

然而,此后没多久,宋瑞珂却连连接到报告,说发现刘昌毅所部仍在活动,十分懊恼,严令部队全力以赴,务必在一个月内彻底歼灭刘昌毅所部。

整六十六师撒开一个大包围圈,在实施包围合击的同时,釆取封山、设卡、移民并村和坚壁清野等手段。企图将刘昌毅及其部队困死饿死在山里。

时值寒冬,战士们着装单薄,在冰天雪地里冻得瑟瑟发抖。许多人赤着双脚,冻裂的口子流着脓血。经常吃不上饭,冻饿成疾者日益增多。

但没有人悲观,更没有人动摇。指战员们坚信,只要刘昌毅副司令员在,就一定有办法克服困难。

1947年的春天姗姗来迟。已经是3月了,鄂西北这片血迹斑斑的贫瘠土地依然春寒料峭,荒山野岭仍然可见尚未消融的冰雪。

一天,在行军途中,刘昌毅突然收到地下交通员辗转多日才送到的一封信。

信是王树声司令员写给刘昌毅的,主要内容是:为了保存有生力量,继续牵制敌人,根据中央、中原局的有关指示精神,决定由军区副司令员罗厚福率800人留原地坚持斗争,张才千率部转入外线作战。同时,经中央同意,身体不好的领导化装转移到华北解放区。

至于这支仍在荆山打游击的部队,信中授予刘昌毅相机决断的权力。

这天夜里,部队在一个小山村宿营。刘昌毅召集主要领导干部开会,首先传达了王树声司令员的来信内容,然后研究部队今后的行动方向。

昏黄的油灯照耀着简陋的农家小屋,也映照着一张张神色凝重的脸。

走了两三个月的山路,几乎无日不战,干部们早就牢骚满腹,看到这封信后,各种难听的话脱口而出:

“怎么搞的,我们在这浴血奋战,某些首长倒是走了。”

“四周都是强敌,我们又在山区,整天走走走,部队迟早要拖垮!”

“我们在荆山转战了三四个月,也对得起首长了。”

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:“现在没法打了,既然首长能化装转移,我们为什么不行?”

刘昌毅静静地听完干部们的发言,沉默了几分钟。

突然“砰”地一声,众人都被吓了一大跳,纷纷后退了几步。

八仙桌被掀翻了。

“想做逃兵?可以啊,报上名来,我立马枪毙!”

七团政委何德庆随后发言:“各位想走就走,反正我不走,我还要为七团牺牲的干部战士报仇雪恨!”

大家都被震住了,良久,纷纷表态:“刘副司令,我们听你的,不当逃兵,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!”

刘昌毅拿眼扫着众人,哈哈大笑“他们已经安安全全地走了,我们也该放心了。但扔下部队化装转移是不对的。除了这,大家能否提提别的意见?”

于是,七嘴八舌议论起来。大家都认为,在鄂西北牵制敌人的任务已经完成,应该马上转移到外线去作战。

但向何处转移, 却有不同看法。有的主张去陕北,有的主张过长江……

刘昌毅略作思考:“依我看,外包美工我们不能往西北走,胡宗南的30万大军正在包围延安。往南走,也不行,张才千渡江之后,过长江的最佳时机已经过去了。”

“相比较而言,东面敌人比较空虚。大别山又是革命老根据地,群众基础好,回旋空间大,地理条件也非常有利于打游击,我看,出击皖西,回师大别山,倒不失为一着好棋!”

会议最终决定:东渡襄河,回师大别山!

为了便于统一指挥,刘昌毅将部队整编为2个步兵大队,1个干部队,1个侦察队。另有3个直属连,再加上机关人员,总计800余人。

回师大别山,可不是一件容易事。由于其他部队都已相继离去,敌人正集中全力对付刘昌毅。

兵陷重围,能否走得了是至关重要的一步。

为了摆脱敌人,刘昌毅决定声南击东,先率部先转移到当阳地区,摆出一副准备南渡长江之势,故布疑阵。

当阳是古战场,造就过盖世英雄的“长板坡”闻名遐迩。 此地虽是山区,山却不甚高,林木倒极茂密。

宋瑞珂为了对付刘昌毅,调来两个正规团和一个县保安大队,天天出动,逐山逐沟进行“清剿”。

刘昌毅针对敌人早出晚归的特点,采取昼潜夜出的办法对付敌人:

傍晚时分,等搜山的敌人撤退回巢了,部队从山林中走出,到附近老乡家里去弄饭吃。凌晨3点左右吃完饭,再走出去15公里,于拂晓前进入新的隐蔽地休息。

如此天天转移,斗智斗勇,宋瑞珂果然认定刘昌毅是要南渡长江,于是就急令东面的部队南移,用重兵设下封锁线“会剿刘匪”,妄图来个一网打尽。

周旋了差不多一个月,4月16日夜,刘昌毅觉得时机已经成熟,率领部队轻装急进,以一昼夜75公里的速度,于17日晚抵达钟祥县石牌镇附近的襄河渡口。

敌人为了困住刘昌毅,早已对襄河两岸进行严密封锁。石牌镇渡口,驻守着国民党军一个河防营。

这天夜里,敌河防营营长正在和部下猜拳行令喝酒,没想到哨兵已被摸掉。门被突然踢开后,面对黑洞洞的枪口,敌营长及其部下只好乖乖举手投降。

跨越了襄河天险,刘昌毅顿觉天宽地阔,于是一刻也不停留,以猛虎下山之势边打边走,所向披靡。

中原突围,鄂西北苦战,战将刘昌毅率部东拼西杀,在艰苦卓绝中屡屡以少胜多,早已威名远扬。因此,尽管刘昌毅所部只有800余人,可沿途敌人却闻风丧胆,有的一触即溃,有的望风而逃。

10多天时间里, 刘昌毅率部势如破竹般闯过京山、随县、安陆、应山等地的层层封锁线,从武胜关附近的铁路桥下穿过平汉路,迅速向大别山腹地挺进。

湖北保安第十团却一路尾追,紧紧咬住不放,妄图寻机歼灭刘昌毅,创造出一个惊天奇迹,立功领赏。

刘昌毅早就想剁掉这条“尾巴”,只是没有合适机会。

一天上午,刘昌毅率部抵达安徽金寨县南的吊桥崖。此地群山环绕,一条清溪横贯山前。部队过溪时,有不少干部战士因溪底太滑而摔倒。

刘昌毅灵机一动:如果在这里打伏击,敌人摔倒后肯定爬不起来。

部队跋涉千里,连续征战,已经十分疲劳,弹药已所剩无几,也的确需要打一仗,补充军需物资、提提士气。

说干就干,刘昌毅命令部队停止前进,并立即进行战斗部署:

埋伏圈左边是弹药较多的两个警卫连,负责火力扫射,右边是二大队,负责砸石块和圆木,正面是侦察队,负责引诱保安团进伏击圈。一大队负责断保安团后路。以干部队为全军预备队。

下午3点来钟,尾追之敌露头了。湖北保安第十团上千人的队伍沿蜿蜒山道走来,恰似一条灰色的长蛇。

骄狂的敌团长骑着高头大马,不停地大喊大叫:“快!快!活捉刘昌毅,赏钱大家分!”

等敌人全部进入伏击区后,刘昌毅一声令下,埋伏在左侧的警卫连火力全开。与此同时,滚石和圆木也像山洪暴发般,从右侧山坡滚滚而下。

敌人突然受到猛烈打击,顿时懵头转向,首尾不能相顾,乱作一团。拥挤在小溪的敌人因太滑纷纷摔倒,有的摔得连枪都找不到。

冲锋号一响,部队像猛虎下山似的向敌人扑去,杀声震天……

吊桥崖一仗,打得干脆利落。前后不到1个小时,我军仅有一人负轻伤,全歼敌保安团两个营和团部,毙伤俘800人,缴获迫击炮2门,重机枪3挺,轻机枪6挺,长短枪五百支,子弹七万发。

尤其让刘昌毅感到高兴的是,我军还缴获了一部美式电台。

数日后,刘昌毅率部进至霍山,又摆下阵势,相继歼灭湖北保安第十团另一个营及英山县保安自卫中队。

连战连捷,胜利的喜讯像春风一样迅速传扬开来。老百姓纷纷奔走相告:“当年的红军又回来了!”开门迎接子弟兵。

部队转战千里,终于在霍山得到了休整。很快,这支伤痕累累的队伍一改往日衣衫破烂、面黄体瘦的模样,面貌焕然一新。部队兵精粮足,弹药充裕,士气高涨。

5月9日,刘昌毅率部抵达潜山县,在大佛寺与桂林栖率领的皖西游击队会合。次日,皖西人民自卫军宣告成立,由刘昌毅任司令员,桂林栖任政治委员,统一领导皖西地区的军事斗争。部队分成三个大队,计1300余人。

从鄂西北转移来的部队战斗骨干多,武器好,有很强的战斗力。而原皖西游击队对当地情况非常熟悉,群众基础牢固。两支部队会合整编后,取长补短,如虎添翼。

自5月下旬开始,刘昌毅亲率一大队连续出击,先后攻克潜山县的源潭铺、桐城县的芦镇关,舒城县的毛坦厂等多个重要敌据点。

7月中旬,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根据地,刘昌毅指挥部队第二次出击,实施机动作战:

第一大队由潜山一直打到宿松县境,攻克望江县城。

第二、三大队分别在岳西、霍山、舒城、桐城等地积极配合一大队,频频袭扰打击敌人,亦连战皆捷。

短短3个月时间里,刘昌毅率部驰骋皖西,进行大小战斗50余次,毙伤俘敌3500余,不仅站住了脚跟,而且迅速打开了新局面,完全占据9个县城,根据地纵横数百里。

解放区的群众革命热情高涨,青壮年踊跃参军,部队发展到7000余人,扩编为四个支队和一个主力团。

8月下旬,皖西人民自卫军与中野三纵在霍山县会师。得知老部队有困难,刘昌毅一次性拨给中野棉衣五千套,为刘邓大军补充了大批急需的军资。

11月建模渲染,中野从三纵三个旅中各抽一个团,连同原皖西人民自卫军共同组建皖西军区,三纵队副司令员曾绍山任军区司令员,桂林栖任军区副政委。而刘昌毅则改调三纵副司令员,结束了近一年的征战历程。

发布于:天津市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。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,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。联系方式:451255985@qq.com,进行删除。